隨著我們進入數位化時代,不斷發展的技術正在深刻改變社會和我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教育的目標也必須跟隨時代演進,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與技術知識,還必須培養他們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反思、批判性思維與價值判斷的能力。我們認為 STEM 教育不僅僅是學習技術,還應該與價值觀相結合,並引入藝術和創意元素(即 STEAM),以更加全面地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如需進一步了解 STEM 和 STEAM 之間的差異,請參閱這篇文章:STEM 與 STEAM 的區別。
STEM 教育的三位一體:知識、技能與正確的態度
STEM 教育的成功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授,而是知識、技能和正確的態度三者的平衡。
- 知識:STEM 教育提供學生專門的科學與技術知識,幫助他們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這不僅包括理論基礎知識,還包括跨學科的理解,使學生能夠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繫,從而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 技能:除了知識,學生還需要具備解決問題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認知技能(如分析與批判性思維)、社會技能(如合作和溝通能力)、情感技能(如同理心),以及實踐技能(如運用工具和技術來創新和解決問題)。這些技能幫助學生能夠在面臨複雜情境時,運用知識來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 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知識和技能需要與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結合,才能對學生的成長起到積極作用。我們希望透過 STEM 教育幫助學生發展一套穩固的價值體系,這包括對環境的責任感、對科學進步的正確態度以及對社會公平的承諾。
STEM 教育的核心價值
STEM 教育不僅關注技術與知識的傳授,還關注價值觀的培養,這些價值觀構成了學生未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
- 批判性思維與責任感
STEM 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幫助他們質疑所學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做出負責任的決策。我們教導學生在面對科學問題時,不僅要考慮技術的可行性,還要考慮其對社會、環境及人類的影響。這樣的價值觀使學生能夠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
- 協作與團隊精神
STEM 領域強調跨學科的協作,這需要學生在團隊中進行互動和學習。在合作中,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有效溝通,並從他人的觀點中學習,這些都對其社會技能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在教學中強調團隊合作,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這也是未來職場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 創新與實踐能力
STEM 教育鼓勵創新,這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關鍵。透過動手實踐,學生不僅能學習理論知識,還能夠發展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鼓勵學生以創新的方式應用他們的知識,並通過實際項目來檢驗和完善自己的想法。
- 對科學與技術的積極態度
STEM 教育還著力培養學生對科學和技術的積極態度,這意味著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和力量,也意識到技術的不當使用可能帶來的風險。這種平衡的態度將幫助他們在未來生活和職業中做出更加理性和負責的選擇。
- 社會與環境責任
我們認為 STEM 教育不僅是為了培養未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更是為了培養能對社會和環境負責的公民。這意味著學生應該理解他們的行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並採取措施減少負面影響,例如關注可持續性科技和再生能源的使用等問題。
STEM 教育的實踐方法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這些價值觀和態度,我們在 STEM 課程中融入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例如:
- 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讓學生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以發展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項目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通過實施具體項目,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實踐,並培養合作精神。
- 倫理討論:在課堂中引入倫理問題的討論,例如基因技術的應用和環境保護問題,幫助學生在科學探索中建立社會責任感。
總結
STEM 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技能的培養,更是對未來公民價值觀的深度塑造。透過知識、技能與正確的態度三者的有機結合,我們希望學生能成為既有創新能力、又能對社會和環境負責的未來領導者。這樣的教育不僅有助於解決目前的技能短缺問題,還能促進社會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 STEM 教育中心致力於提供這樣的教育,幫助學生在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之間找到最佳平衡,為未來做好準備。